许多年后,当钟开炜想起2019年夏天的7月时,脑海里想必依然是清晰而立体的。
2019年的7月17日,“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在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开班。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钟开炜,与其他182名青年党员一起,经历了一周身心淬炼。
7月22日下午,这个特殊的班级刚结业。对于学员来说,过去一周里都收获了什么?对于河南来说,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有哪些重量?
青年·党员
党员,是服务是奉献的化身;青年,是热血是激情的代言。当党员和青年叠加到一起,那是国家的力量之源。
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通过特殊手段淬炼。
7月17日上午,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省委组织部承办的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在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开班。
这个班级是有分量的。
在学员选拔上,教育部从全国有关高校中精心选调,共青团中央从全国“青马工程”学员中优中选优;在培训管理上,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三家单位派出工作人员全程跟班。
开班式上,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博作开班动员说,举办这次培训,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要聚焦高校青年党员这个重要群体,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重要领域聚力用劲、深抓细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如此寄托,恰为青年之职责。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是一个青春的政党。
90多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党的一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如今,在全国9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近四分之一。
群体·基地
党的事业,需要青年党员去鼓荡,但他们首先要经过社会大熔炉的淬炼。怎么淬炼?需要课堂和实践的双向交集。
能把课堂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淬炼党性的地方,位于河南的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是理想场所之一。
提到这个基地,不得不提诞生基地的这方土壤。
新乡,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作为华夏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新乡历史文化悠久,是牧野之战、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也是我党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之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新乡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乡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先进人物,全国先进典型10多个、省级先进典型100多个、市县级先进典型1000多个,呈现出老典型经久不衰、新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
比如,史来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是飘扬在人们心中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吴金印,把青春岁月和一腔热血献给山区群众,向世人展示“太行公仆”的赤诚;刘志华,巾帼不让须眉,创造农村发展新模式,写就一个乡村都市的童话......
让我们听下他们的心声。
今年77岁的吴金印,已有59年党龄。他常挂在口边的话是:“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牛为耕田,养我们干部为了啥?如果我们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连个鸡、牛都不如!”在他带领下,去年唐庄镇全镇总产值107亿多元。
有这些群体作依托,新乡高标准打造出了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包括刘庄、京华党性教育基地,唐庄吴金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耿庄、回龙艰苦创业教育基地,裴寨、南李庄“科学发展、奉献社会”及楼村廉政教育等教学点。
“这个基地,实现了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贯通。”当地相关负责人如此说。
相传·精神
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映照的其实是太行山的精神。太行精神里,流淌着华夏民族战天斗地的血性,传递着不屈不挠的愚公移山故事。
走进故事里的这批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通过一周的多种手段学习,收获了沁入灵魂的成果。
他们走进刘庄,追寻老书记史来贺为全村百姓奉献一生的足迹;他们去到裴寨,听村支部书记裴春亮讲述裴寨十几年来的发展巨变……
从7月17日开班起的一周时间内,基地组织了7次专题讲座、8次分批现场教学、两次分组讨论,还组织了情景教学、视频教学、学员讲堂、互动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刘庄教学点,来自厦门大学的辅导员刘恩恩说,“我也是‘刘’家人,作为一名共青团工作者,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在刘庄和史来贺书记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可以说,学员们在这里完成了各自的人生升华。
“6天的短暂培训,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温暖,一次次热泪盈眶,一次次心潮澎湃,仿佛‘新乡先进群体’的优秀事迹依然回荡在耳畔,内心泛起层层涟漪。”7月22日下午,在结业式上,来自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党支部书记、辅导员腾婉蓉说,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现场,我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别开生面的党性再教育。
厚重·花香
今天下午结课后,来自全国109所高校的这些青年党员,即将踏上归程,他们从河南新乡先进群体身上撷取的精神之花,将在各地高校盛放。
而在他们之后,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党员和求知者远道而来。因为河南这片土地,是英模辈出的土地,是精神齐飞的地域。
《光明日报》曾撰文称,近年来,河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持续加强思想建设,深入推进党性教育体系化,着力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据此,河南注重利用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强化党性教育,用足用好历史教科书,于2012年年底统筹创办了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统称“三学院三基地”。
短短6年多时间,河南“三学院三基地”从零起步、由小到大,初步形成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党性教育特色阵地体系,创出干部教育的河南品牌,打造出了党性教育的河南高地。
现在,河南的党性教育高地再次拿出了优异教学成果,党性力量,又一次完美传递。
在和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面对面时,学员们听完吴书记的分享,心潮澎湃,纷纷举手发言。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钟开炜感动不已,向吴金印请求:“我来时是带着我们大学发的党徽来的,今天被您的事迹深深感动,看到了您带的党徽。我请求和您换一下,让您的力量助我成为国家栋梁。”
转载自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