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河南新乡干部学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相信党组织,相信党员,他们是“定海神针”
发布时间:2020-04-10 09:00:00 点击:1285

1.6万名医院物业员工战“疫”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州圆方集团1.6万名员工奋战在抗疫前线,承担126家医院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工作。疫情期间,如何防感染?如何搞服务?圆方集团靠党员、靠组织,在抗疫前线交上满意答卷。

微信图片_20200410095138

圆方物业派遣员工正前往发热门诊接送检测样本。(3月25日摄)


▌“战疫情,我是共产党员,我上”


疫情突发,作为有6万名员工的服务企业,首当其冲的是医疗机构物业服务。圆方集团有1.6万名员工在126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工作,其中部分员工需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工作。


“让谁进,怎么选,这时候,老板的指令、公司的工资都很苍白,员工可以选择不去,也有家属反对他们去。”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说,我们相信集团的党组织,相信我们的党员,党员是“定海神针”。


大年初一,63岁的薛荣率先写下请战书,向郑大一附院申请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但薛荣因年纪太大,申请被拒,身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儿子李圆方“替母参战”,于大年初二进入隔离病区,值守12天后被轮换下来。“我是党员,我先上,不是先让其他党员上,而是书记带头上,这样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薛荣说。


为应对疫情挑战,圆方集团成立了“战疫情,我是共产党员,我上”微信群,凡有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需要支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便在群里报名参战。


大年初一至初六,短短6天,集团党委收到160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管理骨干的请战书。从2月3日到3月7日,集团党委先后组成8支党员突击队奔赴北京301医院、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


2月11日,薛荣担任第三支党员突击队队长,驰援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保洁、消杀工作。


党建既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


“平时看出来,困难站出来,危急豁出来。”薛荣说,“将党建文化和圆方文化高度融合,将党建工作和圆方工作同频共振,是圆方能攻坚克难的‘法宝’。”


2002年,当圆方成立党支部时,薛荣的想法很简单:“有了党组织,感觉有了依靠。”在一年后的投标中,她曾对招标单位说,如果我们中标,我把我们最优秀的党员派过来服务,一举赢得信任。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在郑大一附院工作的员工孟德琴是位老党员,她曾写下请战书:听说非典病房需要保洁员,我是共产党员,我要第一个报名。这件事深深感染了薛荣,她认定党员是危急时刻的“定海神针”,党建既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


此后,薛荣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抓党建,建立郑州市圆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学院,逐步成立21个党支部、71个党小组、11个群团组织,圆方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抗击疫情中,圆方集团凭借出色表现赢得新发展机遇,医疗事业部的业务不仅没有损失,还新增了10%的业务。


“通过抗疫再次证明了党建是‘定海神针’。”圆方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章柱说,“如果没有长期的党建积累,圆方不可能在抗疫时刻高效作战。”


年轻党员的成长让人欣慰


“一个月送别8支党员突击队,心里的滋味说不清楚,感动,担忧,送别时想流泪。”李章柱说,“当他们归来时,我们最欣慰的是看到年轻人的成长。”


前往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支援的11名队员争先进隔离区工作。“95后”预备党员汤尧本要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但身高体壮的他因找不到合身的隔离服无奈退出,一米八三的大小伙竟掉下了眼泪,之后从事外围消杀工作,他每天走3万余步,埋头苦干弥补遗憾。


23岁的入党积极分子焦正毅本是去十堰送物资,因人手紧缺,留下做保洁工作。“以前我们都是被党组织保护的对象,现在突然要你站出来,保护别人,一下子体会到责任感、使命感。”


“进到隔离病区,穿得密不透风,每天打扫30多个房间,喘不过气来,真是难受,头几天我都要崩溃了。”同行的老党员司贤义说,这样的境况下,年轻人连续请战,完成工作,真不容易。


抗疫期间,圆方集团收到多家医院的感谢信,其中十堰市人民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写道:在突如其来的灾疫中,与病区医疗人员一起工作生活,同呼吸,共命运,忘却生死、勇于担当,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圆方人。薛荣说:“党员突击队没有辜负临行前‘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辱使命’的誓言。”


“雨衣妹妹” 义举暖心

免费为武汉医务人员

送上两万余份热饭

“你看我的‘五湖四海套’,都是爱心人士送给我的。”绒衣、线帽,戴着口罩,不修边幅,一身不搭的穿戴,裹在了志愿者刘仙身上。



   “有没有肉?”“有没有防护服?”……刘仙见人便问,经常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她解释说,防护服是她在帮武汉各家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筹集的防护物资;肉等生活物资则是用来给医护人员做盒饭的。


  刘仙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做起了团餐生意,在全国开了100多家分店。2月初,对接过武汉的医院、递交了支援申请书后,她带着志愿者团队和食材,驾车10余个小时,抵达位于武汉光谷的门店。由于春节假期员工放假,大家七手八脚,开门、消毒、整理厨房设备,开始准备盒饭。2月4日,刘仙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了自己做的第一批盒饭。


  “特殊时期,食堂面临的需求超出了承载能力。有的医生为保证患者吃上热饭热菜,经常连吃几天方便面……”刘仙说,“我是党员,危难关头就要冲在前面,更何况让大家吃上热菜热饭还是我的专长。”


  “医护人员要吃肉,才更有营养和体力。”刘仙做的盒饭,坚持两荤一素,肉多管饱。刘仙简单算了一笔账:为保证质量,她给料都很足,每斤生肉只能做2份盒饭。5个人的团队平均每天要为一线医护人员做出五六百份盒饭,至少需要200多斤肉。


  武汉市内交通一度暂缓,刘仙还要驾车奔走各家医院,为医务人员送上热乎的盒饭。因为她常穿一件雨衣,医务人员亲切地叫她“雨衣妹妹”。很快,“雨衣妹妹”这个名字在医务人员中传开了,大伙儿私下说,这个年轻的四川姑娘喂饱了他们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


  连续40多天,为武汉医务人员送出2万余份免费盒饭;成为一个“爱心驿站”,累计募集发放近350万元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刘仙的这身小“雨衣”已成为一把“大伞”。这把“大伞”下,还集聚了上万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刘仙叫他们“雨衣成员”。


  “哪里需要帮助,‘雨衣成员’一呼百应,努力快速解决问题。”刘仙说,“我正在注册‘雨衣公益’,我们要把公益一直进行下去。”


  近日,返回成都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的刘仙,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启了“打广告带货”的新业务。“武汉有热干面、潜江有小龙虾……白衣天使为湖北拼过命,咱们也能为湖北‘拼个单’,请大家多支持湖北同胞的农副产品。我们拉上一把,湖北很快就归队了!”


转自:共产党员网

打印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