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屯镇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对冀屯镇今后五年发展目标的调查与思考
新乡市委党校、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联合调研组
编者按:树典型、学先进、抓党建,是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与优势。市委作出开展向赵化录同志学习的决定,标志我市又涌现出一个重大先进典型。对这一重大先进典型运用得好,必将对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新乡先进群体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新乡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赵化录同志学习决定之后,在全市农村基层干部中引起很大反响,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这充分证明,市委作出向赵化录同志学习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对于推动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乡先进群体健康发展,将会产生强大作用。
面对着荣誉和纷至沓来的学习热潮,冀屯镇党委头脑冷静,思路清晰,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上级党组织的关爱和信任。他们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全省找站位,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力争未来五年内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十,走出一条具有冀屯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那么,冀屯镇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带着这一问题,市委党校课题组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冀屯镇的发展现状以及多年来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为冀屯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2018年冀屯镇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截止10月份,冀屯镇经济总量达到23.8亿元,年底预计达到30亿左右;公共财政收入2.2亿元,预计年底达到2.8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底预计达到1.8万元;全镇766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78人。
(二)冀屯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十
到2023年时,冀屯镇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以下指标:经济总量达到100—15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10个压煤塌陷村搬入新区,人口规模由目前的1万人达到3万人,贫困人口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上,社会保障更加全面,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赶上全镇平均水平。
(三)冀屯镇今后五年进入全省前十的依据
冀屯镇提出今后五年进入全省前十的主要依据是目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大优势:一是路径优势,冀屯镇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不仅实现了“三化”协调发展,而且各种要素互补互促,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二是产业优势,食用菌已成为全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新兴企业全新机电在38项专利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节能降耗,2018年底永磁同步电机项目实现量产,增加规模效益,冀屯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三是党建优势,“三三一”党建模式形成,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各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备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条件。
二、久久为功、踏石有印,具有冀屯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是靠奋斗出来的
幸福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冀屯镇目前取得的成绩,是赵化录带领冀屯镇干部群众二十多年奋斗出来的。今后五年,冀屯镇要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新“样板”,底气来自赵化录同志对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较深把握和对冀屯镇发展情况的了如指掌。
(一)产业兴旺方面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把优势做成品牌为核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把食用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建设全国性食用菌交易平台,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星河生物在完成总投资11亿元的一期、二期项目的基础上,到2020完成三期、四期项目,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年产值达到10亿元;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谋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保障,每年新引进3-5家大型企业,同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南部保护开发塌陷区湿地,打造10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北部沿南水北调河和卫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果园等“农业+”乡村新业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挖掘西厢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同时,加快服务业发展,以三产繁荣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生态宜居方面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一步步推进,把全镇村庄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污雨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改厕,2019年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二是实施清洁能源工程,2018年底实现天然气户户通;三是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2020年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四是加快建设学校、医院、银行、宾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打造辉县市西南区域发展中心,成为新“亮点”;五是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景观文化资源,一村一品、一村一色,建设美丽乡村。
(三)乡风文明方面 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新时代文明家庭创建为平台,把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公民。为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认领制”为抓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制定文明家庭标准,农户自行认领,实行动态管理,年底综合考评,达到标准的家庭进行挂牌表彰奖励;二是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次,通过表彰先进、弘扬先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乡村艺人作用,开展乡村大舞台、快乐星期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是争创文明村镇。实施文明创建三年晋位升级计划,2020年实现市级文明村全覆盖,争创全国文明镇。
(四)治理有效方面 坚持开好月末干群例会,创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用好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加强“以村支书为核心的‘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建设,实现群众的需求早发现早解决,农村矛盾做到依靠群众力量及时化解在萌芽与村内,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三、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组织保证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五年目标,必须走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道路。
(一)进一步完善“三三一”党建模式,持续增强党组织活力
张国伟书记深入冀屯镇调研,将冀屯镇党建经验概括为“三三一”党建模式。所谓“三三一”党建模式: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即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带;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种干事创业精神”,即逢旗必夺、逢冠必争。
为了确保“三三一”党建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着把优势做优,把短板补齐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服务群众“三项制度”方面,防止做井里的葫芦,坚持记民情日记,不断提高镇村干部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群众的领域,不断增加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是在“三支队伍”建设方面,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建设一支对党和群众高度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打胜仗、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探索从严监管的制度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先进性,保持一呼百应、说干就干、争当第一的工作状态。
(二)进一步完善100%支书优秀的制度机制,探索出村支书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优秀支书的评价指标,让村支书带着指标工作,努力保持优秀状态;二是建立村支书健康成长档案,党委对村支书的工作状态做到了如指掌,对有缺点的村支书及时给予帮助;三是完善村支书奖励与淘汰机制,对优秀者给予各种奖励,对不称职者及时淘汰;四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使村支书人选在岗位上得到锻炼,走上支书岗位后,尽快成为优秀;五是完善离任支书关爱制度,既解决离任支书的后顾之忧,又激发在任干部的工作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党建制度体系,确保镇村党建一体化的实现
一是进一步完善镇级党组织建设制度。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度,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镇级干部队伍建设,把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主攻方向。建立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让干部带着目标任务上路,努力使每个干部都成为合格或者优秀。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党组织建设制度。不断完善月末干群联席会制度、村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党员积分量化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以及“四议两公开”制度等,确保村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镇村党建一体化制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履行干部职责。另一方面对村干部“做不好、做不了、必须做”的重大事情,乡镇党委政府及时发现,大力支持,有效监督,让村干部把好事做好,努力成为优秀。
(四)进一步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领导格局,努力把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赵化录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村,关键在乡。党委书记是抓党建第一责任人,“抓好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乡镇党委书记必须亲自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平时要对村支书状况了如指掌,关键时刻让村支书冲上去,不称职时对村支书及时调整。只有抓好村支书队伍,才有可能推进全面工作。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培养一个典型不容易,让典型健康成长,发挥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需要各级党组织持续的关心和支持,党组织的关爱和激励是先进典型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此建议。
第一,把学习赵化录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赵化录的先进事迹、优良品质和执政经验,很具时代性。从以往情况看,如果抓的好、学的深,对推动我市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第二,建议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的举措,尽可能地支持冀屯镇发展,为其走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前列提供保证,让这个典型更具有示范性、带动性。
第三,建议市委向上级党组织争取,使赵化录先进事迹被上级党组织认可,成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成为新时代新乡先进群体又一领军人物。
- 上一篇:100%村支书优秀是如何实现的
- 下一篇:新乡先进群体形成轨迹与成长规律探析